行业讯息 Service
Service 行业讯息
Case / 成功案例

湘粮行﹝2018﹞79号

各市州粮食局(商务和粮食局)、财政局省局直属相关单位,湖南粮食集团、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军粮集团、中粮(岳阳)米业有限公司:

  根据《2018年粮油“千亿产业”项目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湘粮行〔2018〕9号以下简称《指南》),现就做好第二批粮油“千亿产业”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内容变更范围

  1、《指南》中“优质粮油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县项目”本次不予申报

  2、《指南》中“重要粮食应急供应能力建设项目”每年只安排一次本次不予申报。

  3、新增“油茶产业项目”为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重点扶持一批油茶加工企业重点支持的油茶加工企业纯茶油加工量应占本企业油脂加工量的60%以上(重点扶持纯茶油加工企业),企业经营良好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发展潜力大且在省内油茶行业排名靠前的优质企业。

  二、申报企业禁止条件

  1、已获得了2018年第一批粮油“千亿产业”支持项目的企业

  2、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绩效评价时要求整改的项目所属企业

  3、根据审计和财政有关规定同一项目不得向多部门申报财政资金,如出现重复申报情况一律取消资格且不得参加下一年度的申报。

  4、违反《湖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粮油储备企业

  三、申报数量

  1、“粮油加工及副产物循环利用项目”(包含油茶产业项目)申报数量:衡阳、岳阳、常德市申报该类项目不得超过9个长沙、邵阳、郴州、永州、益阳不超过8个,湘潭、株洲、怀化不超过7个娄底、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不超过6个。

  2、除调整范围的项目外其他项目申报数量不变。

  四、其他要求

  1、2018年第二批粮油千亿产业贴息时间调整为2017年5月21日至2018年5月20日

  2、第二批项目申报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3、请各地对照《指南》要求指导企业按照申报条件实事求是申报,不得虚报和以小报大做到宁缺勿滥。各地各单位要围绕推动粮油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学、严谨组织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申报单位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负责

 

  

                                                                             湖南省粮食局 湖南省财政厅


08 / 28

  告别“大肥大药”粗放式生产

  水稻绿色轻简栽培获突破

  省农委推广种肥药一体机械直播,一台机械每天可直播50亩,每亩节本省工增效380元

       湖南日报6月5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刘登魁)水稻种植告别“大肥大药”粗放式生产,迈向绿色轻简精细栽培。6月4日,省农委在益阳市大通湖区举行现场观摩会,展示水稻种肥药一体机械直播的“四省”功效,面向全省推广。

   在大通湖区水稻现代生态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20多台机械轮流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型插秧机机头加挂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侧深施肥等机械部件,组装出多功能直播机,一次性完成精量播种、封闭除草、侧深施肥等工序。

  作为发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边观摩边讲解,该机械运用国外先进量穴底盘技术,将催芽稻种直播,具有量穴准确、直播均匀、节约用工等优点,一台机械每天可直播50亩。现场观摩的种粮大户们纷纷叫好:相比机插秧,机直播不要育秧,作业更轻松;与人工撒播相比,机直播更均匀,稻田通风透光,有利夺高产。

  近3年,省农技推广总站分别在大通湖、溆浦等县区开展试验示范,普遍取得了“四省”的效果,即省种、省肥、省药、省工。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介绍,目前全省人工撒播面积突破800万亩,每季水稻打除草剂3次以上,加剧面源污染。全省推广种肥药一体机械直播,取代人工撒播,少施化肥农药降污染,堪称水稻绿色轻简栽培的突破。

  据大通湖区对比试验,种肥药一体机械直播,提高播种的精度,减少用种10%;深施颗粒肥,减少化肥用量20%;机械直播封闭除草,田间减少打药4次,每亩节本省工增效380元。

08 / 28

一、最低收购价稻谷(2015-2017)交易结果

7月30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结果 - 中国粮食行业网

二、进口小麦挂牌交易结果

7月30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结果 - 中国粮食行业网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08 / 28
《 农民日报 》( 2018年07月24日   07 版)
农民日报| 湖南:扩种再生稻信心从哪来-媒体聚焦


   编者按:再生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尤其是对一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双季稻、种植一季稻又有余的地区,种植再生稻能实现“一种两收”,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有利于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在西南地区发展再生稻,为再生稻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再生稻焕发了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杨娟

“去年我尝试种了1000亩再生稻,没想到一举获得成功,每亩纯赚1000元,这在以前实在是不敢想!”7月初,正值再生稻抽穗时节,湖南省溆浦县水东镇绿化社区的种粮大户舒小兵望着田里的水稻满脸笑容。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舒小兵种再生稻的信心更足了。

 2014年6万亩,2015年35万亩,2016年70万亩,2017年210万亩,2018年400万亩,这是近5年以来再生稻在水稻大省湖南的种植情况。

 从来没有下过指令性计划,从来没有专项经费,全省种植面积却连年翻番,再生稻究竟有何魅力,让湖南种粮大户如此干劲十足?日前,记者前往各地一探究竟。

 种一茬收两季稳定了国家“粮袋子”

 湖南稻谷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一。然而,多年来水稻追求产量,传统种植优势并没有成为农业产业优势。在目前国家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两板挤压的背景下,湖南的水稻生产如何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提质增效?

 答案在种粮大户自发的探索中。2015年,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在一次调研中偶然发现,本是双季稻种植区的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种了3万余亩再生稻,农户普遍反映,种再生稻成本低、效益高。

 最早种植再生稻的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熊姣军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粮价走低,而稻谷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不少以种植双季稻为主的种粮大户都动了“双改单”的心思。而熊姣军琢磨着,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身边还有人种植过再生稻,种一季收两次,应该比种一季稻划算。于是,试种再生稻的念头由此萌发。

 再生稻如其名,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也称“一种两收”。

 “一算投入产出比,还是种再生稻划算,是市场逼着我们找到了一条好路子!”熊姣军告诉记者,种一季中稻每亩成本要600-700元,种双季稻一亩要1200元成本,而种再生稻每亩投入不超过700元,平均亩产却达到了1800斤,逼近双季稻亩产。

 熊姣军喜尝再生稻甜头,周边不少种粮大户和水稻种植合作社也开始调整生产,增加再生稻的种植面积。

 而在传统种植单季中稻的山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二凉亭村村民张显义2016年种植的百亩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达到700多公斤,第二季平均亩产达到300多公斤,总产量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

 “产量较一季稻增加,投入较双季稻减少,在‘一加一减’中提高了种植效益,符合‘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农业发展总要求。”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介绍,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再生稻两季亩产大部分都能达到1000公斤,和很多地方的双季稻产量持平。如果在一季稻地区和原双季稻地区但现在改种一季稻的地方推广再生稻,全省水稻总产量肯定能增加。

 低耗高产高效充实了农户“钱袋子”

 “我2017年种的再生季平均亩产达301.8公斤,加上头季亩产714公斤,‘一季+再生’平均亩产1015.8公斤!”舒小兵告诉记者。

 种植再生稻喜获丰收的不只舒小兵。湘南地区永兴县湘阴渡镇油塘村的彭雄武2017年种植的107亩再生稻,平均亩产也达到了857.5公斤。

 让种植大户倍感舒心的不仅仅是产量高,而且在投入并不多的情况下获得高产,这意味着种植再生稻的比较效益高,种植户有赚头。

 彭雄武告诉记者,与同样收两季的双季稻相比,再生稻省了一季秧田、一季农药、一季种子、一季育秧耕地、一季磷肥和部分氮钾肥,成本仅比单季稻多了150元左右,但产量却和双季稻差不多。彭雄武2017年种的再生稻每亩纯利润达到了1664.2元。

 “种植再生稻还省心省力,有效缓解了过去双抢时节‘忙不赢’的问题。”湖南省再生稻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启源告诉记者,再生稻的种植适应了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上了规模的种植大户,如果只种一季中稻,浪费了土地、农机、温光资源,农户难挣钱,而大户如果全部种双季稻,虽然比种一季稻划算,但生产投入大、人力耗费多、农机不够用。因此,很多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头季保成本,再生季出效益。

 “双季稻区的种粮大户,全部种双季稻是不合算的,最合理的种植应该是种三分之一的双季稻、种三分之一的再生稻、种三分之一的一季稻这样的‘三个三分之一’种植模式。”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登魁告诉记者,从农时上看,早稻、再生稻、一季中稻播种分别在3月、4月、5月,而早稻、再生稻头季、一季中稻收获分别在7月、8月、9月左右,晚稻和再生稻第二季大约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收割。这样,播种、收割、烘干的时间能够巧妙错开,不会出现农忙时节请不到人、农机不够用的情况,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了温光资源、人力资源和农业机械等,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效益。

 “再生稻作为新型的耕作制度,其种植效益不能纯粹地跟双季稻比较,而要考虑单位土地周年生产的综合效益。”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青先国告诉记者,在双季稻生产地区,再生稻还可以采用“油菜+再生稻”的生产模式,实现种二收三,亩均种植效益能较种双季稻提高500-800元。

 难题逐渐突破探出了产业发展“好路子”

 “算‘成本账’,种再生稻可以节本增效,而算‘生态账’,再生稻能够直接节约近一半的农药化肥,实现绿色生产目标。”青先国说,再生季的稻谷只施用1-2次氮肥,基本不用农药、秸秆还田利用、耕地质量改善,这是再生稻品质的根本保证,也将成为再生季稻米的最大卖点,因此,打出“生态绿色牌”能进一步为再生稻产业发展探出好路子。

 为了提高农民生产效益,从2014年开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就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再生稻,指出全国再生稻发展潜力有5000万亩,其中湖南有800-1000万亩发展空间。农业农村部2017、2018年均将机收再生稻纳入了全国主推技术。

 “刚种再生稻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品种选择不够科学、配套技术跟不上、机械化收割碾压严重损失大。”熊姣军坦言,这几年在农技推广总站及湖南农业大学等专家的指导下,“三大难题”已经逐渐突破了。

 “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需求点,就是我们农技推广部门的服务点。”刘登魁介绍,围绕再生稻生产的“三大难题”,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联合高校专家共同攻关解难、各个击破,并通过技术培训、办点示范、现场观摩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由于再生稻很难避开高温季,所以需要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兼具抗倒伏、抗病抗虫以及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是杂交稻、常规稻,也可以是超级稻、优质稻。从2016年开始,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再生稻的品种筛选试验,每年经过专家评鉴,推选出大面积示范品种和主推品种,已经选出第一批再生稻主推品种6个。今年,湖南在进行品种筛选时,更是专门开展了优质稻品种的筛选实验。

 “再生稻有‘五怕’:再生季抽穗扬花时怕低温、头季抽穗灌浆期怕高温、头季怕倒伏、怕纹枯病和稻瘟病、怕再生出苗差。‘五怕’解决好了,再生稻高产和稳产两大问题就迎刃而解。”唐启源介绍,基于此,湖南总结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再生稻“四防一增”技术,即防再生稻低温抽穗扬花、防高温危害、防倒伏、防纹枯病等,增强水稻再生出苗能力。

 头季机械化收割可以省时省力,但是机械碾压后会影响再生季的出芽率,这也是推广生稻过程中的一个大麻烦。为了破解这一问题,湖南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其研制的再生稻收割机可将稻桩碾压率从30%-40%降低到10%以下。

 好品种加上好技术、好农机,为再生稻米品牌的打造打下了基础。2016年,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注册“洞庭晶玉”再生稻商标,2017年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其生产的20多吨优质再生稻米,以每斤16元的价格在一个月内便销售一空。“今年,我们的再生稻米更受市场欢迎了。尽管水稻还长在田间,但长沙一些生鲜直营店、电商平台已表达合作意向,预计今年优质再生稻米销量能突破100万吨。”熊姣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08 / 28

一、最低收购价稻谷(2013、2014)交易结果
7月31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结果 - 中国粮食行业网

二、进口小麦挂牌交易结果

7月31日国家政策性粮食交易结果 - 中国粮食行业网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08 / 28
67页次10/12首页 ...  3456789101112 尾页

湖南稻米协会

+0731-84119758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18 - 2020 湖南省稻米协会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